价值传递 中国篮协宣布重大决定, 新负责人推翻姚明决策, CBA要亮了
价值传递
篮协新任负责人一上任,就抛出一颗重磅炸弹,打破了姚明时期的一些大动作。原本作为姚明改革标志的体教结合政策被彻底取消,那个通过校园比赛拿证书的捷径,一下子就成了历史。说白了,球员不再能靠着学业进入职业联赛,必须靠实力。再加上恢复体测和三从一大原则,这些曾经被姚明视为过时的管理手段,现在又重新出现在CBA赛场上。篮协的,打了个响亮的口号——CBA天要亮了。但是真的是这样吗?这些变动背后,究竟是为了清除旧弊,还是重新包装旧思路?
体教结合的取消,看起来是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,直接把那条通过校园篮球上大学的路堵死了。姚明当年搞这个政策是想让一些有潜力的孩子,即便家庭条件差,也能通过篮球走向职业生涯。乍看之下,这个思路没问题,但问题是,许多孩子能进入CBA,完全是因为学术上的便利,篮球水平反而没达到职业的标准。体教结合的取消,标志着篮球的回归本质——实力至上。没人关心你是不是能通过校园篮球拿到证书,能不能在CBA打得过人,才是硬道理。
而篮协接下来恢复体测,简直可以说是打破了姚明时代的自由放养模式。过去姚明取消了体测,给球员们更多自由,认为球员不应该仅凭体能来衡量,技能才是关键。但这个自由实际上让一些球员的体能短板暴露无遗。恢复体测后,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:你可以技术过硬,但如果跑不动、拼不赢,别说上场,连替补席都没资格坐。这一招,直接让一些不重视体能训练的球员,彻底丧失了在联赛中立足的机会。球员们不再能靠着花架子混日子,硬实力才是王道。
再来看看恢复的三从一大原则,不少人一听这名字,可能会想:这不是上个世纪的规定吗?没错,这些条条框框曾被姚明认为是过时的束缚,但现实是,这些规定确实能帮助球员规范行为,提升整体素质。过去,CBA的球员纪律松散,很多人看似自由,但实际上缺乏对自己的约束。恢复这些规定后,球员们的行为更能受控,整个联赛的氛围也更加规范。简单来说,篮协的这一招,不单是管理的复古,更是要让CBA球员从内到外都严肃起来。
如果单从这些变化来看,似乎篮协有意通过这些强硬措施来让联赛变得更加职业化,竞技水平得到提升。但问题是,这样的改革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篮球的问题吗?这些恢复的管理措施显然不是万能药,CBA的真正问题,还是出在基础设施和整体篮球文化上。恢复体测和纪律性固然能让球员更规范,但如果没有真正的青训体系和人才选拔机制,这些措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。
过去的姚明虽然有些决策显得过于理想化,但他试图做的改革,也为中国篮球带来了一些希望。比如,体教结合本来就有它存在的意义,虽然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,但其初衷是好的。姚明的改革尝试,更多是想让那些有潜力的球员,不因家庭背景受限。可问题是,政策的好坏不是由目标来评判,而是执行效果和实际影响。如今,篮协打破体教结合,恢复严格的体测和纪律管理,虽然看上去更务实,但依然没有解决中国篮球深层次的问题。
根据高层关于经济“固本培元”“高质量发展”等论述,我个人估计我们大概率采取的是更接近日式的“以时间换空间”的长期调整。
以CBA当前的水平,问题依旧没变——球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,青训体系不完善,人才选拔机制还不到位。单纯靠恢复体测和纪律性,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些问题。恢复的这些硬性规定能否在实际中执行到位,仍然是一个未知数。更重要的是,CBA并不是一支由一堆纪律严明、体能过关的球员组成的队伍,而是一群技术精湛、充满战术智慧的选手。如何打造这样一支队伍,才是篮协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篮协这次改革似乎走上了一个简单化的道路:通过恢复体测、强化纪律,来提升整体水平。但如果这些政策实施后,依然无法在青训和选材上做出真正突破,CBA的复兴就只是一个梦。篮球的核心依然是球员的技能和团队的协作价值传递,而不是体测成绩和纪律条款。让CBA变强,靠的不是一纸决定,更多的是如何从根本上改进整个中国篮球的体系,让那些有天赋的球员有机会脱颖而出,而不是被制度限制。